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1节 (第2/2页)
象中要快 直到光烈十三年,北方各省钱粮都可以自给,在无需供养京师的情况下,甚至有不少盈余。 在人口上,随着流民的编户,五年间,全国在册人口有了一个爆发趋势,从四五千万,迅速朝着六七千万飙升。 按照朱由榔从各个统计数据中的估计,此时大明治下的百姓,总数应该在七千万以上,八千万以下。 当然,由于人口普查技术的落后,这些人口不可能全部统计出来,大概八分之一左右的户口很难统计得到。 不过这已经相当不错,起码比起以前几次的户籍清查,进步了很多。 北方各省,包括辽宁,不含安北都督府,大约有三百六十万户,一千八百万口,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 但比起战争刚刚结束,河南、陕西等地赤地千里的情况而言,朱由榔已经很满足了。 这些为以后的北方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想对西域用兵,从江南运粮的话,到甘肃、漠西、漠北等地,损耗率恐怕不会低于八成,所谓“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西北,还没有漕运可用,必须得马骡牲畜慢慢运上去。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得先把陕西、山西、河南等地经营起来 再说,要是这些地方都是赤地千里,就算把西域打下来,也不可能守住。 这次旱灾,虽然也引起了朝野议论,但大家并未太多担忧 说起来,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小冰河期的威力并不会因为朱由榔是个什么圣主明君就有所偏袒。 和崇祯年间一样,这些年各地自然灾害同样不绝 前年就有江西洪涝,后又山东蝗灾,今年又是两地旱灾 只不过摊上一个管事的朝廷,管事的天子,虽然同样是灾害,但情况总归不会太恶劣。 朝廷一直将维持各地农业生产恢复,看做重中之重,在这一点,什么新政都得让路。 挣银子有什么用?能吃吗? 好在度田以后,再加上向北方的大量移民,大明国内的土地矛盾大大缓解,至少在二三十年内,都不至于到达明中期那种兼并程度。 更重要的是官绅一体纳粮,朝廷可支配的粮食大大增加 对于救灾也就更加游刃有余 ------------------------------------- 财部的报告,是最为慷慨激昂的,财部尚书曾樱是张同敞的得力干将,颇为激动地向着一种君臣,展示了这几年财部的成果。 财政收入达到每年五千万元,银行已经从沿海几个城市扩展到了半个江南,吸收存款不下两亿。 相较而言,随着北方经济恢复,不需要更多的大额投入,支出减少,光烈十二年财政盈余一千二百万,是个不小的成就。 当然,钱存在府库并没有什么用,既然今年盈余这么多,那么相应,明年就可以增加支出,很多过去搁置的政策、工程都可以再次上马,可能军费也会有所增长。 钱,总是花出去才有意义 财部对于审计工作,落实的很不错,让上首听报告的朱由榔频频点头。 张同敞只从入阁以后,在朝中可谓炙手可热,现在都有不少人私下议论,瞿式耜致仕后,张同敞很有机会更进一步,就算不是首辅,也是次辅。 虽说张同敞在阁臣中最为年轻,不过四十出头,但毕竟天子也才三十多岁而已,军中第一人李定国同样也才刚满四十。 故而,虽说报告要交由都察院审议,但院中不乏想向张同敞示好,不吝惜溢美之词。 但接下来,都察院和审计署的报告,就让人高兴不起来了。 左都御史严起恒板着一张脸,摊开奏章,口中朗声而出的内容,却是让不少人心惊。 在过去五年里,都察院共受理贪墨、渎职及其他案件,共四千八百余起,且有实据,最后终审的,有一千六百余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严起恒却指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那就是从光烈八年起,到光烈十二年,这些职务犯罪的数量,是在飞速增长的。 光烈八年共定案一百五十起,到了光烈九年,这一数字就涨到了两百一十五起。 到了光烈十二年,更是飙升到了五百一十起。 而据严起恒所言,光烈十三年,仅是前半年,就已经有快三百起了,很显然,今年这一数字必然突破六百。 这个增速比大明的经济恢复速度还要快 当然,这也是朱由榔意料之中的事情 战争结束了,人心思定,有些事情自然也就会迅速滋生 尤其是施行新政的情况下,随着海禁开放,官绅一体纳粮,还有国债,国有企业,银行等等跟钱粮打交道的行当,天然就是滋生**的土壤。 只是,朱由榔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势头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 这些数据其实他早就知道了,甚至由于中书署的存在,他知道得远比严起恒他们要详细。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