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12节 (第1/2页)

    而后楚雄府全部主力,倾巢而出

    向着楚雄与景东二府边界挺进

    准备和缅军正面碰撞

    为了防范这帮子流匪四散奔逃为祸,左右切断退路的秦翼明和陈旭,在完成任务以后,就应转头向北,和楚雄方面的明军一起,围住缅军主力,将其压缩在景东府境内,聚而歼之。

    楚雄府靠近景东的方向,被一条称作礼社江的河流横穿,这条河,其实就是越南红河的上游。

    明军主力跨过礼社江,就在礼社江南岸的鄂(其实是石字旁,打不出来)嘉,背水列阵,静候缅军。

    云南边防军,大部分都是由本地人组成,他们对于保卫自己的桑梓之地,更为热切,何况缅甸对于云南汉夷百姓的威胁,亦不是一天两天了。

    第60章 一战而溃(中)

    六月二十日

    缅军先锋部队,和明军哨骑遭遇

    与此同时,秦翼明万余精锐南下,成功穿插收复孟定府

    不久后,站在高处的莽白,便能远远望见,那数里外,一线排开,宛若城垣的明军军阵。

    莽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

    云南地形,到了楚雄这边,山势稍缓,没有滇西、滇南那般崎岖

    这也是胡一青引敌深入的一大原因

    毕竟山地战并非明军擅长,相较而言,只要能把对方引到开阔地带,明军的许多优势就能焕发而出。

    不仅仅是军阵和火器

    还有更重要的,比如骑兵

    当年抗清之际,明军上下可谓是吃够了缺乏骑兵的苦

    这些年来,随着漠南归附,东北平定,骑兵建设一日没有落下,反而因为众多产马地被划入版图以内后,加速起来。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

    首先,是从西域,叶尔羌那边引进了优良马种,再和内地马种杂交,做试验。

    其次,在安北都督府下设立了昔日唐朝的旧制,监牧使,划立了四个国有牧场,用于挑选和训练军马。

    同时,与漠南诸部、叶尔羌的马匹、牲畜贸易也从未停止,反而愈加扩大。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

    明军的军马保有量一路飙升,至光烈十三年,经过五年发展,已经从光烈八年的五万匹上下,增加到近十四万匹(不含驮马、挽马)。

    当然,这倒不是说明军有十四万骑兵,毕竟如御前骑军和西北边军马营之类,这种精锐骑兵,一般都是一人双马。

    具体来说,骑兵总数应该是在八万到九万之间

    但至少,哪怕是云南都督府这种南方边军,居然也编有三个马营,超过三千六百骑。

    要知道,如果说云南边军只是骑兵比较少,那么缅甸军,就更少了。

    当然,倒不是说缅甸就没有马

    其实还是有的,主要是通过印度那边过来的马种

    而且此时缅甸各地区部落施行的是兵农合一的阿赫木旦制度,类似于满清的八旗牛录,将各个聚落村庄,按照征兵的职能,分为步兵村、骑兵村、战象村、水军村,清代以后,缅甸还有了“洋枪村、洋炮村”。

    每当有战事,便按照各自职能征募军队,参加战斗

    不得不提,古代缅甸,在东南亚一带,依凭这一制度,还是相当能打的。

    不过那是后来事情了

    这个时候,阿赫穆旦制度还比较原始,兵种上,基本也就是单纯的步卒和战象,骑兵少之又少。

    当然,缅甸人对于战象有一种莫名的迷信,这次莽白就带了六百多头战象

    分成了五个战象队,每队一百多头战象,每头战象上,一般会站立五六名弓手,居高临下射击。

    但战象更多的作用还是心理威慑,以及冲散对方的阵型

    也的确如此,几百个一两丈高的庞然大物站在眼前,谁心里不胆颤?

    虽说大象其实本质上是个胆子很小的动物,用在战场上,杀伤力相当可疑,而且这些大象一旦受惊,可是不管你友军、敌军的。

    历史上,象兵发挥正面效果的战例其实不多,负面效果的倒是不少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