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08节 (第2/2页)
。 但并不意味着造反,在这个年头是什么稀奇事 反倒是朱由榔治下,从光烈三年基本统一江南到现在,没有爆发过波及万人以上的底层暴乱,反倒是一件奇事。 不过,很显然,该来的总会来,社会矛盾,会因为统治者的决策而缓解,但并不会因此就销声匿迹。 这场叛乱,并没有发生在西南或者西北、东北之类的边疆地带,而是在江南腹心之地,松江府。当然,叛乱是当地官府定的性,从朱由榔的视角看来,这明显是一次阶级矛盾引发的起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也是朱由榔为之震怒的原因 因为暴动的参与者,并不是什么西南山民或者边疆部落 而是位于大明统治核心的江南地区的底层百姓 就在海坛山战斗爆发之前,光烈十三年三月初二 松江府华亭县,也就是后世的上海地区 数百织工,不满主家苛刻待遇,推举了两名首领,去松江府衙,上告官府。 言其主家华亭范氏长期克扣工钱,打骂雇工,华亭织工的平均薪资,尚不足临近的嘉兴府同等工人之四成。 但出乎意料的是,松江府衙并未受理 甚至还将这两人给按拿入监,交换华亭范氏 消息传回工坊,华亭范氏在崇祯年间,就是地方土霸,但凡县中得罪的,都无甚好下场,害怕范氏追究的数百织工,干脆作乱起事。 捣毁织机,与范氏数十名护院家丁发生冲突。 华亭县衙以为有匪徒作乱,派出衙役参与弹压,结果反而越闹越大,数百织工一拥而上,击溃了范氏那几十号常年作为监工,早就被人恨得牙痒痒的家丁,大肆报复不提。 华亭县那点衙役更是杯水车薪 反而暴动队伍越卷越多,很快波及华亭县外的数个镇,乃至于县城内 队伍从四五百人,迅速扩张到了千余人 到了这般规模,又是在南直腹心之地,很快就引发了松江府以及京畿衙门的重视。 平息暴动倒是没花多大功夫 只是三四日功夫,从嘉兴以及苏州调来的两千民兵和御前左军一部千余人,就立即进驻松江府。 只花了一天功夫,就击溃了已经扩张到近两千人的暴动队伍,并收复县外诸多村镇,恢复秩序,绝大多数参与者均被俘虏,整个战斗过程,敌我双方伤亡还不到二十人。 而在此之前,华亭县好几家地主,都被屠杀一空,尤其是首当其冲的范氏,竟然只有几个外嫁女和两个在苏州读书的士子免于此难。 地方官员,包括被获知了消息的内阁派遣来平叛的御前左军参将,南直布政使司等,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甚至松江知府,也只是担心自己这个肥缺位置做不太安稳了,毕竟此前朱由榔登基以来,都很少发生类似时间,估计会被降职处分。 但没想到的是,朱由榔刚刚收到消息,就勃然大怒 严厉追究了松江府衙、华亭县衙的责任,严查二者是否与范氏有利益往来,并亲自属意,让都察院廉政署派出专门巡视组,出镇松江府,从快从重查办。 连带着怕是南直布政使司许多人都得跟着吃瓜落 这倒是怪不得朱由榔发火,作为一个后世人,他了解情况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猜测 是不是由于江南地区纺织工人地位低下,待遇惨淡导致的? 自己治下,居然有如此剧烈而惨重的阶级矛盾而不自知,松江距离南京不过数百里,南直地界啊! 这怎能不让朱由榔震怒? 第56章 奴变(下) 作为一名“孤家寡人”,朱由榔甚至立马就多疑起来 如果连南直地区,有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自己都不知道,都没人提醒自己,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文武官僚集团,已经形成密不透风的利益团体了?是否意味着自己这个统治者已经无法获知具体的一线消息了? 为此,他还专门绕过内阁,派出自己的中书署心腹,前往松江、苏州、常州、扬州等南直地区,手工业、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区域调查。 看一看当地的社会状况到底如何了 但没想到的是 就在朱由榔同时于南京召开朝会,大肆整顿政治纪律之时,回报过来的消息,却让他颇为意外。 此时的江南地区,织工,以及其他各类雇工群体的生活和待遇并不差 甚至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主要聚集在城郊、城内的早期无产者,其生活条件反倒是比大多数农民好得多。 这倒不是因为资本家和企业主们有多大的善心 而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短缺 毕竟明清战争以后,人口下降明显,而朱由榔施行的民屯政策,尤其是收复北方,统一全国以后,大量的移民屯垦,再次分散了土地矛盾和劳动力数量。 相较而言,如果企业和雇主们,不提高对雇工的薪资待遇,留不住人,人家大可以拍拍屁股离开,大不了应募去北方屯垦就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