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47节 (第1/3页)

    速度倒是不慢,两个日夜,就全部完事了,瞿式耜带着拟定的名单,如乾清宫,呈给天子御览。

    朱由榔也看了前几十名的卷子,其他名次大多是内阁商定的,朱由榔也没异议,唯有前十名,需要天子亲自敲定。

    朱由榔思虑再三,最终将夏完淳点为状元,夏完淳会试成绩为第六,也是名列前茅,而且策论的确写得有见地,而且其人的经历,的确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标杆,有一定模范作用,算是成全佳话。

    会元毛奇龄点为榜眼,来自福建的举子章瑜被点为探花,而名声显赫,会试第二名的陈贞慧则落到二甲头名。

    钦定名次,盖上玉玺之,殿试后第四日,众多贡生再次聚集承天门前,数百甲士持戟而立,分列左右,仪仗华盖金碧辉煌,还有礼乐鸣响不绝。

    众士子无不心旌摇动,享受着人生最美妙的时刻。

    瞿式耜站在御案前,张开圣旨宣读,每念一句,都有御史、卫士紧接着呼唤。

    “一甲头名,夏完淳,赐进士及第。”

    “一甲二名,毛奇龄,赐进士及第。”

    “一甲三名,章瑜,赐进士及第。”

    “二甲头名,陈贞慧,赐进士出身。”

    ……

    前三甲的答卷被张贴到夫子庙外,而且众多报刊也全文转载,一时轰动京城,五百七十四名新科进士,披红花、骑大马,经过太平大街,从三山门出城,前往西城外皇家园林参加宴会。

    沿街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人头耸动,这是自古读书人最辉煌的时刻。

    相较于南京的欢欣气氛,越过长江,往北数千里外,战斗仍在继续。

    第37章 金锁关

    陕西布政使司,肤施县外

    肤施是延安府的府治,后世的革命圣地正是此处,在隋唐时期,这里也曾是北方繁华所在,直到北宋时,作为边镇的延安,通过互市贸易,也聚集了不少人口。

    但到了元代以后,整个北方的衰落已经不可扭转,包括延安在内的甘、陕西北地区逐渐凋敝下去。

    但明代财政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逐渐凋敝的北方,却依旧要承担不低于,甚至超过江南的税收摊派。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方离京师近啊,朝廷更容易直接盘剥,大部分皇庄、王庄,也主要位于北方。而且相较于北方各省,江南士绅错综复杂,在官场上势力庞大,大量士绅家庭可以借此逃避徭役、摊派。

    而北方人民却只能在朝廷、地主、官绅的三重压迫下苦苦求存,更兼崇祯以后,加征三饷,由于朝廷对江南诸省的控制力实在有限,最后还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百姓买单。

    赤地千里,易子而食,这是发生在崇祯年间活生生的现实。

    而相较于其他北方地域,陕北环境条件更加恶劣,百姓的承受力更加有限,而且又作为边镇,民风尚武,许多边军将士同样饱受压迫,欠饷严重,作为农民起义的首发地,实在是天经地义。

    事实上明末一半以上的农民义军都源自陕北,就此而言,历史上的明朝,亡于李、张的陕北农民军,可谓是报应不爽。

    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刘自成、王自成,反抗压迫,是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

    但世事总不会永远遂人意,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战争,陕北先后成为了义军、官军以及破关劫掠的满清军队战场,青壮劳力几乎一扫而空,只留下十几万的老弱苟延残喘。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就是光复右军退入陕西后看到的景象,从榆林卫到肤施的数百里间,姜镶等人竟是连大的村落都没看见几个,成群的野狗在黄土高原的原野上游荡,只有孤零零的城池里,可能会有一两千残存的居民。

    这里的情况比山西还要糟,说起来也是讽刺,恰恰是因为姜镶这一类善于倒戈的地方军阀,反而很大程度的保护了山西北部地区的元气,而面对官军进剿、清军入关的兵势面前,奋战到底,反复易手的陕西地区却快打成了白地。

    大同军是在十数日前,从河曲、吴堡、孟门等地分批次渡过黄河,转入陕西,仗打到这个份上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