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升官篇 (第2/3页)
就在言官和皇帝两边水深火热你死我活之际,梁适说了句话“台谏论事,职耳。尧佐恩实过,恐非所以全之”前半句把台谏官安抚了下,他们是很出格,可都在职责范围内。后半句给皇帝也下了台阶,您对张尧佐实在太好了,小心过分恩宠会招灾惹事。两边都不得罪,更巧妙地同时站在了两边。既是好臣子,又是好同事(《宋史.梁适传》里说张尧佐那2个头衔就是这样被去掉的。一句乖巧的话,比包拯等人的冒死劝谏都有用) 2大契丹在耶律宗真领导下总会出现不断的花样,李元昊死后,他再次做起了超级大国之梦。具体表现是不贪钱了,他图名。翻阅史书,耶律宗真发现辽、契丹等名字都太乡土化,不足以标榜他伟大帝国的国际地位。为此他给宋朝写了封信,提议说我们都改名。荐于现状,我叫北朝、你叫南朝,简明扼要,历史上还有前例,这多好,你们同意吗? 宋朝君臣们都有些犹豫。说实话,大契丹疆域真的比南北朝时的北魏大多了,且百多年基业更是非同小可,自称北朝,都有些歉虚了。关于这一点,就是现代历史学家们,都有以当时辽国为正朔、宋朝为旁枝的看法。可答应?这关乎到民心士气,尤其汉本位的思考方式。孔圣人早教过我们“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无论怎样,我们是优秀人种,怎能和蛮人相提并论? 这时梁适说:宋朝之所以为宋,是受命于天,任何人无权更改。契丹也是一样,就以当年南北朝为论,也都各自有魏、宋、齐的国号,怎能统一混称为“南,北”两朝呢? 皇帝听了很高兴,梁爱卿说得有理,回信拒绝耶律小弟。同时梁适升官,即ri起到东府上班,头衔是参知政事。 以上是梁适版的大宋朝升官记。可1升得容易丢得也快。宋朝官员,尤其宰执大臣的更换是流水线式的。你上我下,几乎芝麻大功劳就上,米粒大罪过就走人。2参知政事的确很高,但前面有根超高门槛。一步之遥,却天地之别!那就是从参知政事副宰相到同平章事正宰相!这是根本xing区别。从权力到待遇,哪一点都没法比。于是相应的,要迈过去,需付出的代价就要高得多。怎么才能迈过这最后一道门槛,踏上帝国最高的人臣巅峰呢?这命题在梁适心中生成,他无时无刻观察着,思考着,判断着每一个机遇的发生… 现在事情很清楚,狄青身为武将,没法进东府中书省。而他又已是枢密副使了。那么去掉“副”字势在必行,这是目前唯一可升的官职了。但被人否决,仍是帝国唯一宰相庞籍。他认为狄青不配当枢密使,举出了2个例子:兵不血刃夺得荆湖的慕容延钊,太祖皇帝是赏钱赐爵。再如曹彬灭南唐,北宋第一名将,想得到使相,结果呢?太祖皇帝赏钱20万!这是不变的原则、祖宗的规矩:武将永远不能当枢密使!何况狄青功劳也远没到以上两人的地步,现在当枢密副使都很勉强。 以上可说是文官鄙视武将的经典。出自庞籍之口。从职务到身份都非常合适。但要分谁去听,有人能听得热泪盈眶,觉察到在污秽冰冷的官场里,也有温馨纯洁的友情存在及深思熟虑。洞查世事的智慧。但有人也就听出了一连串计谋和金钱权位的味道,如梁适,他就突然间看到了条从参政到宰相的光明大道… 梁适站出来反驳庞籍:宰相大人您不公平。不久前王则叛乱,只是占据了贝州这一座城池。文彦博出兵收复,回来就做了宰相。现在狄青是一举平复两路,功劳与之相比怎样?为什么就不能当枢密使? 言之在理。对比分明。1座城和2路相比,孰轻孰重?庞籍应没话说了?可不!宰相面目变得非常“可憎”庞籍说贝州之赏,本就是过分,所以现在不能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