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路向西向西 (第3/4页)
夫,就着岸边的草地一躺,晒得暖洋洋的困意就上来了,仇笛几人说着话说着话,包小三这夯货呼噜就开始了,居然睡着了。 仇笛没有打扰,像是心有疑惑地看着老董和戴兰君两人,和那位叫老鳅的店主在说着什么,那严肃的样子似乎超脱了买卖关系,聊了好久,后来老董还掏了一摞钱给那店主,那店主推拒不要,最后老董生气了似地,直接给他扔到屋里了,起身嚷着三个随从走人。 这一顿确实吃得人胃口大开,不过却让老董眉头紧锁,没像往常那样,吃完就开始吹牛。 车驶出安泽,一路向西,向西……… …………………………… …………………………… 路程越来越长,走得越长,众人对吃货的景仰越盛,跨出两个省境里,老董说起来依然是如数家珍,甚至连路过的小县城里有什么美食,他不仅说得上来,居然还能领着众人找到那旮旯犄角小胡同里烟薰火燎的地方。 这一日行进在陕甘省际高速上,连绵的山脉,纵横的沟壑,蓝天白云间,满目郁郁葱葱,刚从西安饭店吃了一顿大餐的几人尚在打嗝,那是个有七十年历史的饭店,郭老的题词尚在,董淳洁吹嘘了一番,他发小某某的爷爷的战友,给郭老当过警卫云云,却不料他看车后时,却发现都在昏昏欲睡,一下子情绪大减了。 哦,还有一清醒的,仇笛开着车呢,一路耿宝磊和仇笛成了主力了,而仇笛更甚,最起码董淳洁觉得不错,话不多说,活肯多干,不像包小三那货,除了吃得多、跑厕所次数多,就再没发现有什么优点。 “仇笛,你是西山人?”董淳洁问了。 “嗯。”仇笛笑笑。 “老家的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老董开始说吃了。 仇笛赶紧打断着问着:“您都吃过?” “那当然,小麦面、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小粉面、绿豆面、土豆面……等等。厨师手里花样就做得更多了: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剔尖、擦面、揪片、河漏、猫耳朵等等,280多种……那已经达到了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啊。”董淳洁渊博地道。 仇笛两眼犯疑地瞥了眼,那样子五味杂陈,像是有苦难言,董淳洁好奇地问:“怎么了?我惹你烦了,对不起啊,我这人有点话痨。” “不是……我有点奇怪。”仇笛道。 “奇怪什么?”董淳洁好奇地问,只要不嫌他话痨,他就来劲。 “您这当的是哪级首长啊,不会是厨师长吧?”仇笛道。 噗……后面有人喷笑了,是半睡半醒的戴兰君听到了,一笑睡意却消,她接口道着:“厨师长也达不到董主任这水平啊。” “那是,大师傅,和大美食家,这是两个概念,厨师的最高境界,是要用双手做出最美的食物来,而美食家的境界,是要用舌尖品出最美的味道来……不是跟你吹,全聚德的厨师长,每批徒弟出师,他都要请我们这几个人去吃一顿,就品品他徒弟们的水平怎么样?他做得出来,他未必能吃得出来差别……我们就不一样,那烤鸭嫩了还是老了,用什么炭烤的,鸭是不是饲料催的,打没打过抗生素,一口就辨得出来……以前吃好的得吃饭店、后来吃好的,得吃厨师;现在吃好的,那得吃食材啊……哎对了,我再给你讲讲陕西这边极品羊杂的做法……血、肠、肝、心都能入味,最好的是肺子,那得新鲜肺子吹大,然后灌上淀粉蒸熟,出来切丝,那叫一个又韧又入味,面筋吃得都是肉味道……你们老家那羊杂,主要是萝卜片、漏粉条,那得大骨架熬老汤,出来萝卜都羊肉味,哎哟,配着大辣子,冬天里喝一碗,那全身冒汗呐……爽。真叫一个爽……” 董淳洁高谈阔论着,不时地加重语气,语气加得不够重,啪啪直拍大腿配音,都说京城的侃爷那嘴巴满天飞,这位看样是得到真传加精髓了,把后面刚清醒的戴兰君又吹得昏昏欲睡了。 “董主任……能问个事么?”仇笛道,借缝插针进去了。 “哦,啥事,还客气啥。”董淳洁正愁没人和他扯淡呢。 “户口留京、工作办到京城难不难?”仇笛道。 “真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都没你说这事难。”董淳洁凛然道。 “对我肯定是这么难,对您来说也是这么难?”仇笛问,很期待地看了一眼。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