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域名并非永久域名!随时会关闭!请到→→→点击这里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四) (第1/3页)

    4."十翼”(即《易传》)里所反映的《周易》内容及其称法

    《易传》是《周易》产生后,有东周到西汉前期这段时间内,所对《周易》一书作出的各种解释和阐发出新的思想学术文集。简单地说《易传》(“十翼”)是《周易》的学术文集。

    《易传》是针对《周易》一书做出的各种解释,严格地说《易传》里的内容,是面对两种《周易》文本作为解释对象,即以春秋《周易》文本和卦爻式《周易》文本(《今本《周易》)作出的解释。

    如《易传》集里有战国之前产生的《大象传》,就是以"春秋《周易》文本"作为解释的对象。再如《易传》集里的《文言》,《系辞》等,则依托的是"今本《周易》"作为解释对象。

    总之,《易传》解释的对象是《周易》,而不同于后封建时期里出现的“易学”。后封建时期里的“易学”,即传统“易学”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已不单单是《周易》,而且也包括了《易传》。既然《易传》是针对《周易》一书所作出的各种解释,那么,《周易》与《易传》的关系,就是原著与学术研究的关系,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

    《易传》集里最早对《周易》一书的阐释文章,是《象传》里的“大象”文。但“大象”一文里并没有涉及《周易》的称谓,既没有出现《周易》这一名称,也没有出现《易》这一称谓。“大象”作者所对《周易》一书的阐释方式不无独特,则是通过对《周易》一书每篇里的一个“六联体”符号,已被赋予进去八种物象(即后所称的“八卦取象”)之属的名称和篇名的点出,又通过此篇文章的思想宗旨,而阐发出一句君子之治的经典政治道理。因《周易》一书共有六十四篇文章,故“大象”的作者,也就依托《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文章,一共阐释出六十四句君子之治的经典政治道理来。

    如: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上天下泽”里的“天”与“泽”,本是《周易》后学的东西,即“八卦”取象里的说法(由《左传》一书里的记载,春秋时期对《周易》里的符号,只是反映的八种物象,还没有“八卦”说法),后来把《周易》一书里所用的那套符号,也就附会进去了八卦取象。从《左传》一书所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来看,《周易》一书所用的符号体系,已经附会上八种物象,史巫以《周易》卜筮时就是按筮出的某一符号里的物象来联想、比类人事的吉凶。“大象传”的作者,在阐发《周易》一书的政治哲学道理时,也采用了对《周易》里符号的取象说法。正如这“上天下泽《履》”里的“天”与“泽”,就是《履》篇符号的取象名称。《周易》所用的符号,无论在先秦时期还是后封建时期其组合没变,皆是“六联体”,但写法与汉一降则有所不同,对于《周易》一书所用的一套符号体系形成与传承,前面我们已经讲述,已知这套符号在传承过程中,其组合的两个基础符号写法有所演变,但已然是那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体系。

    无论竹书《周易》,还是帛书《周易》,均已证明《周易》每篇文章之前有一个符号,符号之后则是有多少不等的几十个文字内容。“大象”文的作者,所总结阐释《周易》每篇文章的思想宗旨,就是通过《周易》每篇里的符号之象的称法和每篇篇名的点出,这样就形成了《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的一种称法,即出现了对《周易》里的六十四个符号和六十四篇文章名连贯在一起的一种称法。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这里的“天行,《健》∕地势,《坤》∕云雷,《屯》∕山下出泉,《蒙》∕云上于天,《需》∕天与水违行,《讼》∕地中有水,《师》∕地上有水,《比》∕风行天上,《小畜》∕上天下泽,《履》”的说法,是通过《周易》每篇里符号的八种物象之属称谓和篇名连贯在一起的一种称法,如“地势,《坤》”里的“地”是《周易·坤》里符号的八种物象所属。这个“地”就代表了《坤》里这一符号的称法了,而《坤》则是《周易》一书里六十四篇文章之一的文章名称。“大象”作者不是称“《易》之「坤」”,或称“《周易》之「坤」”,若是称“《易》之「坤」”,那么,就是“《易》之「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