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比武招亲 (第1/6页)
陆府。 陆垚之前只不过是在语文课本上阅读过《论语》和《孟子》的部分篇章,如今精读起来,方才知道,虽说放在现代教育当中的确是有些过时了,不过在宋代,这个时候来看,的确是大有裨益。 也正因为如此,《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才会在南宋被朱熹称为四书,足见起历史地位之高。自然了,这和朱熹崇尚儒家文化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就算放到现代,儒家文化依旧在小事和细节方面影响着我们。 不过,对于陆垚来说,他最中意的,还是《孟子》当中提出的仁政学说,他觉得和自己接下来要进行的变法,这其中的一些理论还是能够运用到的。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自然,对于宋朝的学者来说,不单单是论语和孟子,同样作为四书的《大学》和《中庸》也必须要研究透彻才行。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其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学子不知四书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这四书在现代的历史地位都很高,就更不用说十分重视儒家观念的宋朝会把这四书放在一个什么地位上了。 虽说陆垚打心眼里实在是有点看不进去这四书,《论语》和《孟子》其实倒还好,毕竟自己在学生阶段,语文课文上还是出现过这两个文章里面的名句的。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的句子,自然,也曾经学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些事情其实给陆垚带来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其实儒家的传统文化,就算到了今天,依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比如,尊老爱幼的观念,还有爱国的思想,其实都和儒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中国现在被人叫做人情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点,到底好是不好呢?人情社会,固然是要讲人情,讲感情,有些时候,你的确会遇到一些暖心的人,但是,既然是人情社会,那贪腐还有拉关系也就避免不了。远了不说,因为韩永合还有曹佾两家的分庭抗礼,现在大部分朝臣们必须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到底是要站在曹家那边,还是要站在韩家这边,一旦做出了选择,就算他们做选择的时候抱着的是一个看戏的态度,但是其实在赵祯眼里,他们就是属于曹佾一派,又或者是,韩永合一派了。 陆垚的思绪回到当下,其实要说他对于这四书当中最喜欢的,莫过于《大学》和《中庸》了。从文字类型上来看,如果说论语和孟子更偏向于书籍一类,那大学和中庸,其实在陆垚看来,放在现代,更像是一篇长散文。 不过,虽说篇幅有限,陆垚还是能够从这两篇散文当中体会到古代人的那种超凡的智慧。 说起《大学》,陆垚在起初看的时候,只觉得十分搞笑,这篇长散文的起初几个字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这几个字可能外人听起来是十分庄严神圣的八个字,可是在陆垚看来,倒是无比的搞笑。这自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