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上)(女主身世,女主和男主相识过程) (第2/2页)
这个消息一出,平州的读书人便蠢蠢欲动起来,想要用同样的方法让皇帝收回这一恶政。 他们私下联络几番之后,决定用“哭庙”的方法来表达冤屈。 “哭庙”是平州特有的、独独流行于文人之间的一种地方风俗。 当官府有不法之事、不当之举,士子们便每每聚集文庙,作,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后,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 这件事孟瑛当然是没有资格去参加的,但“哭庙”的壮举寻常人一生都难见一次,她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就跟往常一样,通过弟弟孟璟央求孟贽许她女扮男装,混迹于“哭庙”的芸芸士子之中。 后来孟瑛也跟周氏忏悔了,她想凑热闹是有原因的,她当时已经十五岁了,到了婚嫁的年龄,一旦嫁作他人妇,她或许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亲身参与一场反抗朝廷的群众运动了。 孟贽当时是没有窥探到孟瑛的这一点儿阴暗心理的,他压根就没想到天天被教导训诫女德的女儿还会长出反骨来。 孟贽答应孟瑛的想法是很简单的,他觉得人越多越显得他们有理。 倘或孟瑛当时就单纯是去滥竽充数了一下,吴言未必会注意到她。 孟瑛之所以会被吴言注意,是因为她自己跳了出来。 而孟瑛之所以会跳出来,其中一个顶关键的人物就是她的前夫杨惟。 杨惟是吴贽的学生之一,家境不算富裕,堪堪供得起他读书,只是请不上好老师,只能拜在吴贽门下。 既然杨惟的家境与吴贽半斤八两,并且身无功名,因此清丈国策于他损害最大。 杨惟当时的反应是很激进的,士子们刚在孔子像前哭诉完毕,他就拿出了一张事先写好的“揭帖”,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声朗读了起他自己编撰的,关于平州州牧的“十大罪状”,乃至指控吴家结党营私,蒙蔽圣听。 杨惟把他那揭帖一读,事情的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原来大伙儿只是泛泛地抗议朝廷政策,他这么一搞突然袭击,就变成大家不满平州州牧,对抗朝廷里所谓的“吴氏一党”了。 就在杨惟把他揭帖念完的时候,平州州牧和吴言带着官兵赶到了。 这时候有些读书人觉得不好,正有要散去的意思,只是一时半会儿下不来台,想跟州牧沟通一二。 不料双方还没怎么开口呢,孟瑛“唰”地一下就冲到了杨惟身边,反手一指孔子像,冲着众人大声道, “圣人尝云:‘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此番杨兄既德且仁,为苍生舍命一呼,我等若是汲汲于名,因小人之言,中道而返,岂非功亏一篑,有负平生之学也?” 孟瑛自然为她的这一句话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孟璟后来同她点破了其中关节, “阿姐,虽然‘有德者必有言’的确是出自,可是这吴言姓名谐音音同‘无言’,你当时在杨惟身边振臂一呼,为他声张,落在吴老爷耳朵里,不就成了你当众讽刺他无德且无仁了吗?” 给孟瑛那么一搅和,“哭庙”的事后来收场便收得相当难看。 杨惟在某种程度上可谓得偿所愿,他写的揭帖被州牧作为平州文人反对清丈的证据呈到了圣案。 不知是否是有人在朝中煽风点火,皇帝见到揭帖之后,勃然大怒,当即派出巡抚,下诏在平州严格清田,再有反对者,视同乱党处置。 事情这样一闹大,吴言顾忌自己的清誉,到底在巡抚来之前,象征性地带头吐出了几百亩田地来。 巡抚的任务一完成,立刻和吴言形成了统一战线,到处打击报复当时参与“哭庙”的文人学子。 周氏同孟瑛孟璟姐弟俩后来也琢磨了,当时他们一家一致认为吴言打击报复的手段这么激烈,肯定不是因为当众挨了孟瑛的一句骂。 深层原因还是因为圣心难测。 皇帝收不上钱来,不愿意对宠妃和宗室开刀,于是只能从缙绅入手。 而吴氏一党在朝中树大根深,皇帝恐怕早有铲除吴氏之心。 这回好不容易得一把柄,吴言如果不反应得激烈一些,或者反而为参与“哭庙”的士子们说话,落在皇帝眼中,或许就是“已生反心”,就是“用皇帝的利益换取天下读书人的支持”。 皇帝怎么会容忍这样一个逆臣留在朝廷之中呢? 因此吴言必须反应激烈,显得比皇帝更加支持清丈,更加痛恨“哭庙”的学子,才能摆脱皇帝心中的疑虑。 而在孟瑛看来,吴言众多打击报复手段之中最无耻最阴损的一招,就是查出了她女扮男装的真实身份,并且在她成功嫁给杨惟之后,依旧不依不饶,将杨惟诬陷入狱,逼迫她委身入吴府为贱妾。
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地址1→wodesimi.com
地址2→simishuwu.com
地址3→simishuwu.github.io
邮箱地址→simishuwu.com@gmail.com